- 发布人:qzjy
- 时间:2011-11-07
- 点击:4623
- 来源:[db:来源]
——学习《师德之星》有感
蔡景灿
最近看了一本介绍近年来在教育战线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师德先进,感触颇深。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师风, 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师风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此外,加强师德建设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对“打造教育品牌,迎接世纪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先律己, 后育人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意即教师要有很高的学问, 要有优良的品德。
1.以德育人。教师要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热爱学生, 教育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 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以教学为重、以学生为重。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坚定的政治形象, 严谨的治学形象, 崇高的品行形象和优良的作风形象,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2.以才服人。教师要学识广博、教艺精湛, 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科研工作踏踏实实, 不做表面文章。
3.以情感人。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以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 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斗志; 以自己的爱国之情,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自己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自己的历史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爱生是师德之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庇判愕慕淌σ茏龅桨桓鲇腥钡愕难?/SPAN>, 爱一个贫穷的学生, 爱一个有个性的学生, 做到“一块石头也能把它焐热”。爱, 并不等同于说教, 教师要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 坚定不移地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1.热爱学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学生从教师的爱中可以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 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从而形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精神。这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教师的爱, 学生会对教师、对整个集体产生一种亲切感, 他们会因此而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并且在愉快的心态下积极进取。
2.热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任何一种认识活动, 都需要在一定情感的参与及影响下进行, 积极的情绪体验将促进学生向教师所教导、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教学的思路, 更对学生的感知、思维等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 情绪低落则使学生的智力受抑制。所以, 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离不开师生感情的交流、融洽、信赖和支持。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正是由于师生之间充满爱心和期待, 才使原本智力平平、成绩一般的学生, 学习成绩得到较大提高。事实证明, 一个爱学生、学生也喜欢的教师, 学生对其所教的内容往往兴趣浓、热情高, 成绩自然也好。
3.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关心学生, 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会更倾心于教师,更愿意接近教师。实践证明, 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 使师生间乐于相互交往, 易于相互沟通。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陶冶作用。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 同时还常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学生在对教师给予他
们的关心、热爱中, 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爱的温暖, 而且是人格
的真善美所在, 使学生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中体验到如何待
人, 如何为人, 懂得真诚与合作的价值。
三、参与实践, 提升素质
教师修养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抽象空洞的东西, 而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 可以说, 离开了教师的社会实践, 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就不可能有教师的修养。因此, 高尚的师德需要在敬业爱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 去锻炼, 而不能单纯靠说教、靠学习。
1.苦练内功,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教师不但教人知识, 使人从无知到文明,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 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陶行知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就说过:“做先生的, 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 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们做教师的人, 必须天天学习, 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作为人民教师, 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钻研业务、获取新知、苦练内功。平时认真备课, 认真讲课, 上好每一堂课; 加强同事间的学习和交流, 不断学习, 积极进取, 努力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
2.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梯和桥梁。也就是说, 教师不但要向祖先负责, 更要向未来负责。因此, 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开发新的研究课题,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同时, 要意志坚定, 淡泊名利, 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 教师要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 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 这样才能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
?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