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qzjy
- 时间:2013-09-04
- 点击:5842
- 来源:[db:来源]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创建省巾帼文明岗自查汇报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我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87人,其中女教职工5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0.9%。在上级工会的关心支持下,新一届的女工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2人,均属女性。这3名同志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她们积极组织女教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女教职工在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力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全体女教职工同心同德,心系特教,在教育改革中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女工委获得了市“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委员会”的光荣称号。
一、严格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文明岗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自2011年创建福建省巾帼文明示范岗以来,在学校党支部、工会的高度重视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女工委员为成员的争创“巾帼文明岗”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并为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学校将文明岗创建工作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制定详细的创建方案,每年年初均有制定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年底认真总结工作成效,在总结经验的前提下为下一年度更好地创建提供借鉴。为增强创建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我校将文明岗创建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时将绩效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长期以来,女工委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详细的创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女工委工作管理制度、公开办事流程和服务承诺,在学校办公大厅设有便民投诉举报意见箱,在学校校园网站设置明显的诉求渠道,在学校宣传栏、校刊《探航》、校园电视台、“七色光”广播站以及开通学校女教职工QQ群、女工委微博等宣传和交流平台,让全校女教职工了解文明岗的创建工作动态,确保女工委各项日常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将文明服务承诺和“巾帼文明岗”成员照片上墙,并设有群众监督电话,能及时处理改进师生反应的服务质量问题。
二、加强学习,增强业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文明岗的创建质量。
文明岗的全体工作人员积极组织学校女职工认真学习健康知识和业务理论,选派人员参加各级业务和技能培训,积极参与争创“学习型党支部”、“党员示范岗”,积极参加由省、市举办的各项竞赛活动,2011年李聪敏老师参加由市举办的各种计生政策培训。近年来有6位教师参加由工会组织的相关业务学习和培训、有13位女老师到漳州、厦门、龙岩、泉州参加省、市片区教研交流学习。同时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如2011年开展了全体教职工手语培训,总共6位主讲中有4位是女教师。2012年开展了盲文培训,总共主讲为5个老师中有4位为女教师。同时,积极配合省残联在我校开展的“福乐视康”低视力夏令营活动,32位工作人员中有24名为女教师,2013年的第二届夏令营活动女教师比例更大,为夏令营的顺利开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这支年轻的女工委领导班子时刻将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挂心中。经常组织开展妇科知识讲座,向女教职工宣传妇女保健知识,每年协同上级领导组织女教职工进行妇科普查,对妇科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学校的计生工作实行了微机管理,及时录入教师的计生信息,每年做好计生滚动更新管理工作,近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例违反计生现象。辛勤的付出得到了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表扬,2012年学校工会被评为“福建省教工之家”, 女工委主任李聪敏同志也被泉州市政府评为泉州市直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三、“漫漫风雨路,无悔特教情。”建设了一支精于特教、充满热情、无私奉献的女教职工团队。
世界上的职业有很多,她们心甘情愿地选择当特殊教育的老师。虽然这种选择,不能像普通学校的老师那样育得桃李满天下。但是她们的付出,能帮助特殊孩子走出因残疾而带来的阴影,让他们在迷茫和无助中看到生活的希望,勇敢地面对异样的目光,做一个生活的强者。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妻子、媳妇、女儿、妈妈等角色,在学校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她们用母亲般的胸怀接纳每个残疾孩子,用宽容和尊重保护他们的童心,帮助每一位特殊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还推行个别化帮扶计划,每位教职工都要带1-2名需要特别关注和帮助的残障学生,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呵护残障孩子的成长。她们在平凡中演绎伟大,于琐碎中收获成功。这一群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辛勤工作,不断探索,创造着人生的价值。她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承担并优异地完成了各种教育教学任务,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两年来,培养了4位市级骨干教师,4位市特殊教育“教坛新秀”,2位市级“优秀班主任”,2位市“邮政杯”名师,1位福建省身边的“张丽莉”等优秀教师。同时,近两年,我校以特教研究会及片区教研为平台,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2012年4月,省特教视障片区教研在我市成功举办,与会代表通过听取专家讲座、教师论坛及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深入学习和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及医教结合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此外,近年来,湖南郴州、浙江、温州以及我市福州、厦门、漳州、莆田、三明等地特教工作者先后到我校参观学习,交流办学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一步推动了我省特教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以活动促活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减少女教职工的工作压力。
学校致力于营造宽松、和谐、舒适的校园人文氛围和工作环境,在行政的支持下,女工委员会联合校工会,利用“三·八”、“五·一”、“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组织教职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如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接力赛、定点投篮比赛、拔河比赛、冬季跳绳比赛、登清源山、大坪山等;开展主题为“庆五一,健身迎奥运”、“庆国庆,迎农运,促和谐”、“我为农运添光彩”、“欢庆五·一,和谐校园”联欢会及“团结促和谐,携手谋发展”、“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和谐稳定”等活动,学校连续十年坚持每年元旦举行“迎新春、庆元旦暨表彰大会”,这是我校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老师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文艺才华,表演舞蹈、小品、器乐演奏、独唱等节目,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歌曲,一个个婀娜多姿的舞蹈,演驿了和谐特教唯美的华章,赢得学生、家长阵阵的喝彩。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让大家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增强了凝聚力。带着昂扬的斗志,全体女教职工又积极投身于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
五、展巾帼风采,奉献特教,不断丰富海西自强者摇篮内涵。
我校女教职工们以德为本的师魂,以爱为本的师心,无私奉献的师德,开拓创新的师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点播爱心、施展才华,创造着人生的价值;不断探索、求实创新,享受着常驻的青春;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挥洒着巾帼的风采。长期以来,在占60%多的女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科研兴校,突出特色,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均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近两年,学校有60多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有10多位老师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学校也获得了“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 “福建省德育管理先进校”以及“泉州市诚信教育进校园先进单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